明德笃行,博采思远

大鸾高飞——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首页    学生风采    以德育人    大鸾高飞——周恩来的成长经历

周恩来(1898—1976),浙江绍兴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鞠躬尽瘁,赢得了人民的衷心爱戴。

  1898年3月5日,在江苏省淮安县城的周家大院里,一个男婴“呱呱”落地。这个男婴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任总理周恩来。

  父亲周贻能为长子取了个吉祥的名字“大鸾”,期待自己的儿子能像“神鸟”一样展翅高飞,青云直上,给家庭带来兴旺和幸福。可是不久,为了给病重的十一叔冲喜,大鸾过继给他为子,但冲喜并没有改变病人的厄运,不久十一叔便去世了。从此十一婶陈氏便成了大鸾的第二个母亲,她也是大鸾的抚养者和教育者。

  陈妈妈出身于书香门第,喜欢读书、画画、写诗,有较深的文学修养,是一个富有才学的聪明女子。当大鸾还呀呀学语时,她便将一些比较通俗的唐诗片断当儿歌教给大鸾。大鸾虽然年幼,却非常聪明,一教就会,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很多唐宋名家的诗句了,5岁时就开始识字,练习写毛笔字。为了把字写得好看,他常常站在书桌前,悬肘握笔,勤学苦练。大鸾还喜欢玩“益智游戏”,特别爱“七巧板”,用七块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积木,摆出各种各样的图案,他总是摆得又快又好,花样又多。有一次,陈妈妈召集了一群小伙伴,要他们做个有趣的游戏:她把一些方块字片,堆在他们面前,各人挑选字组成诗、词或儿歌,并要比赛看谁先摆好。陈妈妈喊“开始!”。小伙伴们纷纷动手挑字、动脑排句,有的手托腮帮认真思考;有的脑子空空,不知挑什么字好。这时聪明的大鸾略加思索,就选好方块字排起来,不一会就摆出了一首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旁边观看的人夸奖说:“大鸾有出息,将来一定能展翅高飞。”

  陈妈妈还常常给大鸾讲《西游记》、《三国演义》、《岳飞抗金的故事》……长年累月,那些忧国忧民的诗词,那些富于爱国主义思想和进步倾向的故事深深地印在大鸾的脑海里。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故乡江苏淮安,随三伯来到东北,先进入银岗书院(初级小学)读书。半年后,又进入了新建的奉天第六丙等小学堂(后改为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在具有进步思想的老师的影响下,他读了许多进步书籍,如《警世钟》、《猛回头》等,还订阅了《盛京时报》,养成了每天坚持读报、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一年暑假里,他和同学一起参观了日俄战争遗址,当他听完当地老人讲述日俄战争的经过和沙俄军队血洗这个村庄的悲惨情景时,他激动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下来,从此他也懂得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有一天,老师问学生:“你们为什么而读书?”一个同学说:“为明礼而读书。”另一个同学说:“为家父而读书。”还有的同学说:“为赚钱、为吃穿而读书。”老师把目光转向周恩来:“你为什么而读书啊?”周恩来从座位上站起来,庄严而响亮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赞许地点点头,同学们也都向他投来敬佩的目光。

  1913年春天,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小学各门课程的学习,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这时,他的生活费由家庭生活很困难的伯父供给,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周恩来经常利用节假日,给学校抄写教材或刻写蜡纸,挣一点钱补贴家用。贫困的生活更激励周恩来发奋学习。为了掌握更多的知识,他常要购买一些课外书,没有钱,只好省吃俭用。有一次,他在书店里看见一部精印的司马迁的巨著《史记》,他爱不释手,就把全部伙食费拿出来买下了书,回去后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忘记了肚子饿,忘记了吃饭。周恩来的英文基础原来并不太好,报考南开学校之前,曾特地到补习学校学习了三个月,在他的刻苦努力下,英文水平很快提高了。其他各门功课总是全班第一。特别是他的作文水平更加突出,他文思敏捷,思路清晰,常常不用打底稿就下笔成篇。这样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南开学校的校史上是很少见的,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敬重他,关心他。在老师们的极力推荐下,学校破格免去周恩来的学杂费,他成为南开学校惟一的免费生。

  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了。他抱着探求真理、拯救国家、解除人民苦难的目的,飘洋过海,留学日本。到日本以后,眼前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他顿时感到思想豁然开朗了。在不断抛弃旧我,追求新我的过程中,他觉得实在有必要重新考虑自己今后的人生道路了。

  1918年2月11日是中国农历戊午年的春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我平生最烦恶的是平常人立了志向不去行”,接着就写下了自己的新志向:“第一,想要想比现在还新的思想;第二,做要做现在最新的事情;第三,学要学离现在最近的学问。思想要自由,做事要实在,学问要真切。”

  从这一天起,青年周恩来进入了他生命中一个崭新的阶段。

2007年7月31日 19:38
浏览量:0

学校资讯

通知公告